找到相关内容8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希迁《参同契》浅疏

    ldquo;事”与“理”是华 严宗的两个概念:“理”是渗透在千差万别的现象界事物中的本体,即法性;“事”是渗透了法性的现象界中千差万别的事物,它属于用的范畴。偈中明示学人:如果执着千差万别的某一现象界事物是属于迷惑的,另一方面仅仅只体会了寓于现象界中的法性本体也并非是了悟。那么,如何才是真正的明心见道呢?这便是本偈的...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3542432.html
  •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而认为现象界是人受苦的,而另有一超现实的“常乐我净”的世界,这两者并无联系。空宗要破除现象界的一切,在破除之后才可以显现出“真如实相”,这叫“破相显性”,这样才可以达到成佛的涅槃的境界。但现象界破除了...无碍”所得出之结论;本体必须由现象来呈现,现象与现象之间因均为本体之呈现而互相呈现,则可以不必于现象界之外求超现象的世界,不必离现象以求本体,不必于个别外求一般,这样就打通了众生界与佛世界、现象与本体...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345447.html
  • 原始佛教的三法印

    我们从现象界来年看,现象世界没有任何一物不在变化,一切的一切,都在变代中形成与消散;这一理论,即是研究自然科学者也是承认的。我们先就精神作用来说:人类的精神活动,除了在昏迷、闷绝(休克)、及熟睡停止活动...现象界现象界的一切,是由种种原因条件而存大的,所以现象界的一切,离开了原因与条件,是不会单独生灭的。这在「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中,有详细说明。现象界所常见的,是万物从荣到枯,从枯到荣;这种荣枯的现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551133.html
  •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是在 解脱过程中发现人的智慧能力可以冲破束缚。可以自己解脱、自我完成。言不仅 是空洞的理论,还经过实际修证达到。印度的奥义书就是这种梵我论的思想,认 为人生宇宙现象界的痛苦罪恶都是因为人性的堕落...的最 高圆满。 人生解脱层面简单的说有以上五种层面,特性为何呢? 宇宙人生现象界的本质就是束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说我们是活在 短暂、有限、痛苦、灾难、罪恶、黑暗的人间中,这些形成一种...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245289.html
  • 儒家的中庸和佛家的中道

    晓得儒家的中庸和佛家的中道在本  质上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在两者的发展路线方面﹔前者从  现象界追溯原因而涉及于本体界﹐再从本体界回到现象界以  求中庸思想表现于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实现上面。后者则  从现象界直探于本体界﹐而以破空破假并且破执中为手段﹐  以求证见本体实相﹐俾使人生有超然的解脱。这就是两者的  异同分界所在﹐也就是儒家所以非为宗教而佛家所以成为宗  教的根源所在。  151页  三...

    娄良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770915.html
  • 曹洞宗禅诗(上)

    “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理”是渗透在千差万别的现象界事物中的理体;“事”则是被法性渗透的现象界中千差万别的事物,属于用的范畴。执着于千差万别的某一现象界事物是迷,仅仅体会了寓于事物中的...“色”的范畴。“色本殊质象”,是说我们的六根所感受的现象界事物的本来面目,与六根依缘六尘而生的六境是很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从一己的立场来看待世间万物,由此而产生对事物表象的虚妄认识,与色尘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2053500.html
  • 禅宗“佛法在世间”思想的理论渊源

    “我”最初主要指人的生命现象的主体,后来则又具有了世间现象或现象界的含义(因为“我”,从现象上看有许多,许多人的“我”及其相关的事物就构成了世间现象或现象界)。因此,所谓梵我关系问题到后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本体和现象界的关系问题。所谓“梵我同一”,就是认为世界的本体与人的本体是同一的,或认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或本体与现象界)是同一的或统一的。  在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家看来,现实世界是轮回的世界,轮回...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440743.html
  • 杨岐宗禅诗

    三脚驴行经之处,步步生起莲花。如果向现象界中草中去寻觅的话,就很可笑。芳树是绚丽可见之物,藏在芳树中的春莺,可闻其声而不可见其形。同样,三脚驴虽然有诸般妙用,通过色界一一显露出来,但它的本身却没有形体色相,是不可在现象界中求觅到的。白云端颂:“三脚驴子弄蹄行,奉劝行人着眼睛。草里见他须丧命,只缘踢踏最分明。”同上对三脚驴公案,行人求道者要用智慧之眼去体认。否则,落在知见之草里揣度它,就会丧身失命。...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3346909.html
  • 原始佛教的特质(1)

    修养努力才有代价。若贫者.愚者永远是贫者、愚者,则世间既无光明,亦无希望了。因为是无常,所以有光明,亦有希望和期待。   若作如此想,则无常是实际的真理。盖现象界无一不变化,而且是不断地变化,这是...指现象界而言。那是因为一切现象界由种种条件原因而存在,任何现象界若无原因与条件,不能单独生灭的缘故。此事已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项下详说。兴者必败,衰者必荣,乃是现象界之常态。故由苦苦与坏苦的...

    水野弘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846950.html
  • 世亲菩萨

    头上二十四颂,是对宇宙万有之现象界的说明。②唯识性,即第二十五颂,是对一切事相之理性(本体)的说明。③唯识位,即末后五颂,是对修行证果之位别程序的说明。在此三大纲目之中,以第一纲的唯识相最要紧。唯识相的说明,主要是在三种能变相。  根据梵文的颂句:“假说种种我及法,是由识转变故有。”在汉译的颂句是:“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也就是说,宇宙万有的现象界,都是由于识的转变而出现。这识的...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851544.html